作者:史光柱 编辑:商帅帅 王宇
影视作品中常有身体受限、导线不明、顷刻间定时炸弹即将爆炸,勇士为国家、人民生命财产不顾个人安危舍身犯险去排除爆炸装置的场景。这惊险的一幕虽说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,但特殊环境下也时有发生。我见过一个人,他在同一地点同一窒息的环境中惊心动魄昼夜连续排爆,只不过他排的不是定时炸弹而是一颗颗埋在必由之路的地雷。
这个人名叫杨再林,1964年出生,贵州思南人,1981年10月入伍,分配到云南某部92团工兵排,他勤奋好学擅长拆卸安装,入伍不到两年以优异的成绩成为“二级排雷能手”。
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打响,者阴山相继爆发战斗,担任特务连工兵排副班长的他临危受命,肩负排雷任务。
者阴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乡当面,9号界碑地区,喀斯特地貌,北陡南缓,坡度30至65度,东北西南走向。溶洞较多,利于屯兵和存放各种作战物资。1979年被敌军抢占后,敌人用5年时间构筑大量的明碉暗堡和永久性军事设施。主要高地均筑有3-4米堑壕,部份有掩盖,并有100余个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工事和土木结构地堡、掩蔽部(1250高地有25个),均以堑壕、交通壕相连接;主要阵地都有长短不一的交通沟,可机动兵力、兵器和通行骡马。在各据点设有种类多、密度大的防步兵雷场,一列桩铁丝网及陷阱,构成了多层障碍区,形成坚固阵地防御体系。
92团负责攻打的高地有39、12、1052.4、14、9、10等。必由之路和阵地前沿埋有大量地雷,如不在雷区打开安全通道,势必影响各高地的分兵布局,怎么才能做到既不被敌人发现又能排除地雷?有关领导选择人工排雷,而不是用爆破装置强行开辟通路,因为,人工排雷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我军进攻的路线不被敌识破,这个任务落到了杨再林身上,他清楚这不是个人生死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败,如秘密排雷建立一条安全通道,就可达到出其不意消灭敌人的作战意图。收复者阴山迫在眉睫,任务艰巨,他必须做到百分之百排雷的准确性,哪怕是零点几的误差都会身毁人亡暴露我军进攻路线。
为保证穿插分队按时到位,配属侦察分队执行开辟道路的任务,他和战友潜入敌阵地前沿的雷区秘密排雷,在战友警戒协作的帮助下他先后排雷162颗,为收复者阴山打开一条胜利通道。
收复者阴山后,敌埋设在阵地周围的地雷成了我方的安全隐患,为构筑阵地建立安全区,也为建立后勤补给安全通道,急需把敌埋设的高密度雷场清理干净,杨再林主动请缨,他说之前在敌人随时可能出现,每颗地雷不能有半点闪失,如此压力的情况下他都能顺利完场任务,现在没有敌人突袭,即便排雷失败也不怕暴露我军意图,他还有什么不能胜任的顾虑呢。他再次请战承担排雷任务,排除敌残留的地雷142颗。
前后相加他冒着生命危险共排雷304颗,每排一颗地雷都在生死线往返一次。304颗地雷304次浴火重生,为表彰他对收复者阴山开辟通路特殊的贡献,部队给他荣记一等功,中央军委授予他排雷英雄称号。1987年提任工兵排排长的他转业回乡安置在供销系统工作,后因企业改制下岗,靠承包鱼塘和打零工维持生计。